【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暖瞬间】大熊猫的“口粮”更多了

新闻热点 2025-09-15 04:35:36 62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口粮温暖瞬间】

  光明日报记者 杨雪丹 徐谭

  雨季到了,虽值盛夏,人自然和但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谐相旧仇宿怨网气温却一直保持在宜人的20摄氏度左右。

  上午9点多,温暖海拔2000多米的瞬间山间,云雾尚未散尽,大熊木江坪保护站站长施小刚和巡护员们开始了这个月的更多第五次巡护。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暖瞬间】大熊猫的“口粮”更多了

新生的竹子。光明日报记者 杨雪丹摄/光明图片

  “快看!人自然和竹笋!谐相”施小刚蹲下身子,温暖旧仇宿怨网拨开杂草,瞬间扭头朝同伴喊,大熊声音里满是更多惊喜。

  就在一个多月前,口粮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地带。“中国绿化基金会在这里搞起了大熊猫退化栖息地修复项目,我们保护区一共种了3万多丛篌竹和拐棍竹呢。”巡护员明猛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向记者解释,“这两类竹子都是卧龙土生土长的竹种,也是大熊猫食谱上的家常菜。竹子活了,大熊猫的‘口粮’会更多!”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际上公认的“熊猫之乡”。2016年至2018年,施小刚和同事们通过收集大熊猫粪便进行DNA鉴定:“初步估算,保护区内至少有149只野生大熊猫!”

  记者望向对面山坡,竹林间是因地质灾害退化的次生林。施小刚说,保护团队这几年做的,就是补全“生态拼图”:以海拔2200米为基准点,划分出多个作业单元,依据不同地块的自然条件和恢复能力,设计合适的造林方案。

  “这次修复的栖息地总面积有400多亩,后续会一步步扩大范围,最终将零散的造林地块集中连成片。”施小刚说,通过竹林把碎片化的栖息地“补缀”起来,就可以让包括大熊猫在内的野生动物们走得更远,基因得到更好的交流。“这样一来,整座山会更有活力!”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20日 01版)

[ 责编:孙宗鹤 ]
本文地址:http://tangshan.hackpro.cn/news/10c7199918.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文旅探新记:千年宝贝“潮”起来

拍案丨演唱会一票难求?别被“内部渠道”“内部票”钓鱼了

海南检察机关依法对黄兴海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租到“甲醛房”可以全额退款吗?法院:房屋甲醛超标租客可以解除合同

向世界展现中国草根球员的力量 顺德均安女篮问鼎全球“双冠”

友情链接